起名 测名 专家起名
百家姓之“陈”姓
chén
姓氏 的五行属性为,笔画为7画。居百家姓第10位,人口排名第5位。
陈姓图腾解释:
陈姓图腾

陈姓图腾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。陈由“东”和“太阳升降的阶梯”组成。东为日在木中,此木又叫木、扶木、扶桑、若、建木。日在木下为杳,日在树顶为杲,日在地平为旦,日在山下为昏,日在午前午后为昃。当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“重”,所以古代“重”、“东”为一义。树立“扶桑”或“扶木”的地方为陈,古代有陈仓、陈留等,他们都是天文观测中心,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。左右旌旗,列阵而战。周武王封虞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,建立陈国。胡公满的后代遂以陈为姓。

陈姓简介:

陈 chén
“黄帝神兵阵,舜后万世陈。”
 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,人口众多。
一、黄帝后裔,以国为姓,受姓始祖胡公满
姓氏: 陈 祖籍:颍川
祖宗:妫完 郡望:颍川郡
分类:以国为氏
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。相传,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。
舜幼年丧母,继母不慈,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,但他逆来顺受,反而更加孝敬继母。由于他好学孝友,闻名四海,至帝尧末年,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,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。所以舜当政时,天下大治,人民丰乐,加上他常“调于玉烛,息于永风,食于膏火,饮于醴泉”,与老百姓同甘共苦,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。至他去世后,约 35世传至胡公满,被周武王分封于陈(今河南淮阳),建诸侯国,屏卫王室。此后,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,所建方国亦称陈国,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,姓陈。
在黄帝时,战车已被广泛使用。黄帝发明了高轮车,所以又叫轩辕氏,陈丰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,是黄帝部落的姻亲。“帝喾取陈锋氏女,生放勋(尧)。”(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)。帝喾是黄帝的曾孙,颛顼的儿子。“陈丰,一作锋,邦也。侨极取陈丰氏生帝喾,喾复取陈氏(女)生帝尧,齐之丰丘,陈氏邑也。”(《路史·国名纪己》)《索隐》、《人表》、《正义》等著作都认为锋、峰、丰、邦同意通义,陈锋、陈丰、陈邦指的是一回事。)可见,黄帝家族与最早见于记载的陈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双胞族。黄帝的孙媳妇与曾孙媳妇都是陈家的人,他们通过这种血缘关系,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。黄帝起于姬水,地点在今天的陕西、甘肃交界处。今甘肃天水市南有轩辕谷,陕西岐山县有姬水,陈丰氏部落的起源,也很可能就在附近。今岐山县西面有陈仓山。离今天的宝鸡市约四十里。陈仓山又作陈峰,山上有形若山鸡之石,因此又叫鸡峰。山下是陈坂,这个陈可能便是陈丰氏部落的初居之地。相传春秋时,秦文公得到一块形状如鸡的宝石,当宝鸡的神明来时,便会发现殷殷的声响,好像野鸡鸣啼。于是,秦文公在陈坂这个地方建祠祭祀,命名为陈宝祠。到唐代,就把这一带称为宝鸡县。
黄帝部落擅长制造这种多辐高轮车。他和他的支裔过着游牧赶车,不断在大草原迁徙的生活。整个部落排列着长长的车队,由一个牧场迁到另一个牧场时,男女老幼和财物,都置于车上,由牛马拉着高轮车,在广漠的草原上前进。当遇到敌对部落前来袭击时,车队便横着排列,以阻挡敌人的冲击。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“列阵”,也即车战。人拿着武器迎敌,站在车上,车旁有步兵配合作战。当夜幕悄悄降临时,部落酋长便指挥其成员将车队排列成圆圈,人畜居于圆圈中。在无险可守的广荡大草原中,顿时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临时城堡。这个高轮车圈成的城堡既可抵御敌人或野兽的偷袭,又可抵御寒风的侵袭,给人畜带来安全感。由此可以体味到高轮车征战生活给这个家族打下的深刻烙印。那么,黄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?据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记载,黄帝是少典的儿子,姓公孙氏,名叫轩辕。据说黄帝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,很小的时候便展示出超人的聪明才智。他口齿伶俐,能言善辩,敦厚机敏,足智多谋。
黄帝之时,神农氏已经衰落,诸侯之间你争我夺,互相侵伐,暴虐百姓,而神农帝无力征讨。于乱世中逐渐长大的黄帝认识到,必须以武力平定天下,只要有强大的武力,就不难讨平那些据地称雄致乱的诸侯。于是他天天习武,操练阵法,不几年,便文韬武略俱已精通。于是,他先率兵讨伐那些骄横跋扈、不来朝贡的诸侯。结果,打得那些诸侯亡的亡,逃的逃,其他的诸侯见势不妙,便纷纷前来归附。局势稳定后,黄帝一方面广施恩德,教百姓种植五谷,一方面秣马厉兵,教百姓习战。等到力量强大以后,他又先与扰乱各部落的炎帝战于阪泉 (今河北涿鹿县东南)之野,三战三捷。后又率兵在涿鹿 (今河北)击杀前来扰乱的蚩尤。经过这两次恶战,黄帝酌威望大增,众诸侯一致推举他为天子。从此,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。
黄帝居住于轩辕之丘, 娶西陵氏之女为妻,名字叫嫘祖。嫘祖是黄帝正宫,生有两个儿子:一个叫玄嚣,居住在汇水;另一个叫昌意,居住在若水。昌意有个儿子叫颛顼,黄帝死后,他继承了帝位,号高阳氏。
颛顼沉静多智,尊重贤能。他当政期间,四方宾朋,万众来朝。颛颈去世后,帝位由玄嚣之孙高辛继承,即帝喾。按辈分算,帝喾是黄帝的曾孙。帝喾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,他广施仁政,关心百姓疾苦,很受百姓的爱戴。
帝喾有四妻四子,长子名挚,次子名叫放勋。帝喾死后,由挚继承了帝位。挚即帝位后,因才干不济,治国无方,致使国力越来越弱。而被封为唐侯的故勋则因为才干出众,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。于是,挚把帝位禅让给了他。放勋嗣位称帝,史称唐尧或帝尧。帝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能之君,曾设官掌管时令,制订历法;又咨询四岳,挑选舜为其继承人。尧死后,即由舜继位。
舜的母亲叫握登,曾因看见大虹,意感而生舜于姚墟。握登疑为古登人,即邓人之女。舜字重华,也叫仲华、玄景、重明。皆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。他方头方脑,龙颜大口,黑皮肤,身高六尺一寸(相当于今天五尺三寸)。舜的父亲瞽叟与继母在舜还未成年时就想方设法要害死他,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,每遭毒打,虐待,他的反应不是十分仇恨暴烈,而是逆来顺受。舜遇到被狠打的时候,就采用躲避的方法,遇到被小打的时候就忍受住。他没有埋怨世道的不公,而是更加孝顺父母,慈爱弟妹。他“好学孝友,闻于四海,陶家事亲,宽裕温良,敦敏而知时,畏天而爱民,恤远而亲近”。舜被逼去耕那座民事纠纷甚多的历山,他起早贪黑,奋力耕种,在他的带领下,历山一带的纠纷得以平息,粮食获得从未有过的大丰收。就在此期间,他在一个叫河济的地方捡到一个玉壁,舜感觉到一种得天命的吉兆。
舜的成功和努力遭来了瞽叟夫妇和象更深的嫉恨。舜的忍让与谦虚谨慎并没有感动他的父母和弟弟。有一次,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,然后火烧仓库,想烧死舜。还有一次,他们又命令舜去挖井,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。舜有个好妹妹,叫女果,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,她屡次为舜通风报信。
帝尧选继任人的时候,四岳推举了舜,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舜为妻,以观察他理家的本领。娥皇、女英遵守妇道,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,对公婆孝敬,对小叔谦让。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感动舜的父母。于是,舜只好远走他乡,携妇将雏来到了妫水之旁,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一带。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,称为妫氏。
舜50岁时开始替帝尧处理天下政务,成绩卓著;58岁那一年,帝尧驾崩,舜为他守了三年孝,到6l岁时,才在群臣拥戴下登上了帝位,这时,他已是两鬓如霜的老翁了。
舜的对手是四凶:驩兜、共工、鲧、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。舜首先将驩兜、共工、鲧、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,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。与丹朱的斗争似乎要艰苦得多,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,在这一场斗争中,舜采取了进退自如的手腕。充分展示了舜的应付裕如的政治才华。
舜帝登上帝位三年后,因为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,势力仍很强大,威胁极大。舜便作出姿态,表示愿让位给丹朱,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,只好作罢。他便封丹朱于房陵,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。为了笼络人心,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。成员有禹、皋陶、契、后稷、伯夷、夔龙、益、蚤、彭祖等,其中只有皋陶、契、夔龙、益为东夷族,其余全属黄帝族。充分展现了舜的博大胸怀,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,有力地分化了对手。舜与丹朱的搏斗过程中,丹朱曾一度占了上风,逼迫舜退避。在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并首先除掉四凶之患后,才逐渐击败丹朱的势力,并迫使丹朱成为虞氏部落联盟的属部。到此时,舜已八十一岁。
舜建都于蒲板,今为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。蒲坂城内有舜庙,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,附近又有历山、妫水,把地名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。
他在位期间,兢兢业业,扶正祛邪,政治清明, 国内安定,一片升平景象。后来,在去南方巡狩时,崩于苍梧(湖南宁远县南)之野,葬于九嶷山下。娥皇没有生育,女英生有一子,取名商均,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,舜在生前便指定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为接班人。
大禹继位后,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(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),人称有虞氏,因舜做子时,曾在蒲坂建都,于是他的另一支后裔便定居于蒲坂附近的虞乡 (山西永济县境),其首领叫虞遂。虞遂的一支后裔曾被封于遂国(今山东肥城县南),春秋时被齐国所灭。商汤灭夏后,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,也即古陈锋氏部落居住过的地方,在宛丘(今河南淮阳县东南)附近。
由于虞舜族人在同夏禹氏的斗争中失败,导致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落纷纷向四方退避。除了商均被封于梁国虞城县,这一部分留居中原外,舜的大部分族人则大举向南、北、东方迁徙,另外还有许多部落则与夏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主干。
夏朝至商朝期间,随着虞舜子孙的迁徙退避,他们的踪迹也逐渐埋没于史记典籍之中。
大约在五千年前,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。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,他们定居的地方,就在河南宛丘 (今淮阳县)。颛顼国有“陈州之山”(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),这“陈州之山”便是宛丘。宛丘名声虽大,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,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,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个宛丘,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,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,现今残存的宛丘,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。
商朝末年,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(也称阏父)的人,前去投奔周国,担任了陶正之官,因其制陶技艺精湛,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。姬昌之子姬发(周武王)灭商建立周朝后,追封先贤遗民,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(今河南淮阳),国号陈,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,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。妫满死后,谥号为胡公,故又称胡公满。今陈胡分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。因城壕水注侵其址,故以铁锢之,俗称铁墓。
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。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,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,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。
《陈风》曾谈到东门有榆树,榆树即白榆,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。车门池水清澈见底,池边白榆成林,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。故《诗地理考》说:“毛氏曰:东门宛丘,国之交会。戴氏曰:陈诗多言东门,必陈人游息之地。范氏曰:择高之地而荒乐焉。”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,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。
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,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。“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,始画八卦之处。”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,占地约五顷有余,俗称人主庙。墓周产蓍草,高至数尺,前有石碑。号“伏羲墓”。当然,这里有一些建 筑是历代加修的。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,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。如在这里登高望远,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,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。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、筒瓦、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。
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,夏朝一度衰落,商朝略有好转,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,地位开始显赫起来。作为周王朝的血亲、和封国的陈国,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、昭王等君王尊宠。
东周初年,陈国原与蔡国、郑国同为中原大国。陈国的国都宛丘,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,城周围绕以东蔡河。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,:淮河支流的清水河、茨河、黑河、西明河、惠济河分布在东境,由北西南注入淮河;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水,和颍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、贾鲁河、沙河,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。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,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,而形成的。不过颍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,只是其支流沙河,古代叫濮水。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,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,有近八百个诸侯,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:四海之内分为九州,州方圆千里。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,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,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。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,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。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,方圆百里;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;子爵和男爵国家,方圆五十里;不满五十里的小国,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。陈国既是侯国,方圆百余里,而且位于川泽纵横,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,是古代物产丰富,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,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,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。
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,不但土地平坦肥沃,且沟渠纵横,有灌溉之利,再加气候温和,适宜于农作物生长,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。因此,陈国靠着天时、地利发展很快,到了东周初年,同蔡国、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,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但是,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,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,君荒于上,臣嬉于下,政治腐败,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。公元前479年,楚惠王以兵北伐,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,陈国灭亡,在陈国故地置县。
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,陈国共传Z0世、26代君王,历时588年。亡国后的陈国子孙,便以原国名为姓氏,于是便有了陈姓。

二、出于陈国公族后裔。
陈国在妫满死后,其子孙有以国为氏,就是陈氏。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,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,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,亦以国为氏姓陈。据史料载:其一居陈留者,出自陈哀公之子留。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,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。其三居固始者,出自陈湣公次子温之后陈琏。
三、少数民族陈姓
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: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,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,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、定族姓时,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。
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,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。
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。
满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: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,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,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;二是本系满族姓氏,改为陈氏,仍属满族。
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、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。
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、《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》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。
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。
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。
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、麻雷洞瑶民、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。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。
更多:www.qmsq365.com
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,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(女)即是京族陈氏。
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(女)即是羌族陈氏。
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,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。民国初年,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、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。
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、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。此外,壮族、黎族、彝族、朝鲜族、白族、高山族、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。
四、他姓该姓冒姓
曹姓改为陈姓: 浙江海宁陈氏,原系曹姓,陈氏之女为妻,生了四个儿子,便销声匿迹了。
高姓改为陈姓: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,娶都姓母亲陈氏之姓,这一支曹姓
到了宋代,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,作了高官显宦,官至参知政事(副宰相),陈姓成了海宁望族。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,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,几经陵谷变迁,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,成了普通百姓。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,历史已进入了元朝,他因穷困潦倒,衣食无着,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,高姓也改为陈姓了。西晋末年的陈元达,原来姓高,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,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,便改高姓为陈姓。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,他本来是河东猗姓人,却冒姓陈氏,并受封为伯爵。
白姓改为陈姓: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,原来是陇右(泛指陇山以西地区,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、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)地区的胡人,姓白,甚得杨坚宠信,官至柱国,兰、利二州总管,封北郡陈公,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。明朝统一全国后,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,往往赐给汉姓汉名,如恰恰赐名陈守忠,哈哈赐名陈元等。明成祖时,灭安南国黎朝,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,其子改姓名陈澄,官至工部尚书。
陈姓改为其他姓: 西魏时,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,不过,时间很短,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;明朝末年,湖南湘潭陈氏,因遭家难,有一人冒姓郭,称为郭金台。
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,史称万年之陈氏。
唐朝初年,原丘兹王的后裔帛(白)永贵人仕内地,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,也改姓汉族大姓陈,此后也以陈姓知名,史称陈永贵。他有孙名令英,史书也称陈令英。唐末,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,生子4人,也冒姓陈。
元朝时,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,子孙也改姓陈。明初,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,其孙陈友,后来官至右都督,爵封武平伯。
明成祖时,灭安南国黎朝,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,仕明,官至工部尚书,子孙也以陈为姓。
刘矫的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。
五、陈姓疍民与堕民
疍民——陈姓水上居民。
“水上居民”旧称疍民或者说疍户,指在广东、福建、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,多是以船为家。那么,陈姓疍民是怎样形成的呢?据《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》说:”疍民常在水上,操舟为业,相传乃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。”
关于堕民,白眉初《中国人文地理》解释道:”起源又二说,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,编之为丐户”;明太祖灭陈友谅,俘其子孙九族贬人堕民,贱乐户,不与齐民齿”。陈友谅原本是渔家子,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参加红巾军,后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,和朱元璋分庭抗礼;1360年,他杀红巾军首领徐寿辉,自称汉帝,更引起朱元璋的愤恨;1363年,他与朱元璋军在鄱阳湖一带决战,大败,八月,他从湖口突围出长江,中箭身亡,全军覆没,其子孙及部下受到朱元璋的残酷迫害。陈姓疍民虽然很苦,但毕竟保留了家族系统的称号,仍然姓陈。迁徙
  颍川世泽,太丘家声。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(河南禹州)。东汉时,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,为太丘长,人称“陈太丘”。唐代中,环公(临海令)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(福建省),其第五子伯瑄(满公之70世孙),勤奋好学,文采出众。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。在造访马府时,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。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,蠡泽风景优美,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,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。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。德安位居九江之南,两地相距较近,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。
  “义门独著,百犬同牢”。据明代嘉靖年间《陈氏兆祥族谱》记载:“唐大顺元年(890年)……旌表孝悌,标揭门闾,于是陈氏特立义门”。自“义门”陈氏初创,至宋朝开宝年间,陈氏便发展到740余人口。至宋天圣四年(1028年)已达到3700余口。族人济济一堂,同灶以食,合田而耕,童叟无欺,老幼齐心,强弱安处,不存芥蒂。义门陈氏延续了19代,纵越300多番春秋,这在古今家族繁衍发展史上确为罕见。宋仁宗曾为之赞道:“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,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。”
  宋嘉佑七年(1062年),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,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,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。时经朝中的文彦博、包拯等大臣合议,宋仁宗准奏,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。是年七月,由宋仁宗御赐编号,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,将陈氏分流至江西、河南、浙江、湖北、广西、江苏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上海、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,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,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,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。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,家家门口都挂起“义门”灯笼。
唐初期、中期,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。669年,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(胡公满的68世孙)任南行军总管,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。667年四月,陈政卒,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,经过九年战争,局势平定后,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,设置了漳州郡。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,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。
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,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,成为闽、粤、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。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,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。
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,唐中宗时进士,官至太子太傅,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,迁至漳州南厢山。其子陈夷行,唐文宗时任宰相。此后子孙兴旺,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,尊陈邕为南院始祖。
陈氏入粤,始于南宋。北宋末年,金兵南侵,中原士族大批南迁,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、上杭,至其曾孙二郎、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,后散居大埔、兴宁、长乐、龙川等县。陈氏入台,始于明末。福建同安人陈永华,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,官至东宁总制使,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,设立学校,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。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,陈氏迁台人数很多,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,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,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。
 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,陈宗俞(系满公之80世孙)在润州任职别驾。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,成为丹阳陈氏始祖。《丹阳县志•城廓》载,“越塘桥,宋祥符八年(1016年),里人陈诚建。”陈诚之4世孙陈震,在越塘生两子,长子陈东,次子陈南。陈东死于1127年,年42岁。有遗腹子,取名嗣宗。《丹阳县志•荫袭》载,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,授迪功郎。陈嗣宗生有四子,幼子陈明,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。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。
  陈氏以“义门”精神代代相传,名人辈出。就丹阳陈氏而言,宗愈之7世孙名东,字少阳,太学生,为保宋室江山,力主抗金,五进忠言于宋钦宗,三上疏章于宋高宗,并抬棺进谏,爱国忧民之壮举,名留史册。陈辅,字辅之,胸负才华,法身高行,深为时人所敬重。王安石曾誉之为:“丹阳陈辅,乃浙西佳士也”。司马光则赞之曰:“先生德业为士之望,先生才华为国之光”。时隔200多年后,宗愈的15世孙景实,字学汉,原住珥陵花家渡村,颇怀尊祖敬宗之德,筑庐于少阳陵墓之侧,岁时洒扫,勤加祭祀,以慰先贤在天之灵。景实成为桐村(陈巷)陈氏的始迁之祖。谱载,自宗愈至能平为38世。丹阳陈氏支系遍及丹阳和句容、宜兴、六合、南京等邻县。其丹阳族人现分布在珥陵的陈巷、陈家、花家渡、越塘,横塘大陈甲、小陈甲、留墅、陈巷里、陈家、行宫、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、河阳、访仙、麦溪、陵口、珥陵、导墅、蒋墅、窦庄、运河、吕城、界牌、埤城、新桥、后巷等镇的陈甲、陈家村等。至2000年5月8日,全丹阳市在籍陈姓宗人达41892人。
  义门陈氏重视族祠,热心谱事。明弘治九年(1496年)始修谱,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。宗谱冠以“众仙同来庆祝,共唱霓裳之歌”。
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,有的成为安南(今越南)王朝的重臣。其中,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(即陈日),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,历时175年,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。至今,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。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,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。明清以后,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,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。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和美、英、法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,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历史上部分陈姓名人
陈胜(?-前208),秦末农民起义领袖,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。从项羽的叔父项梁欣然领受他的册封,到汉高祖时被追封为隐王,再到太史公破体例以世家记之,都可以看出陈胜所受到的尊重与敬仰。字涉,阳城(今河南商水西南)人。早年为人佣耕。秦二世元年七月,与吴广在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东南)发动戍卒起义,提出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的口号。陈胜自立为将军。当义军进据陈县(今河南淮阳)时自立为王,国号张楚,任命吴广为假王,率军西击荥阳,命武臣、张耳、陈余北攻赵地,邓宗南征九江,周市夺取魏地。后周文战败,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,围攻陈县。陈胜应战失利。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(今安徽蒙城西北),被叛徒庄贾杀害。
陈平(?-前178),西汉王朝开国功臣,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。阳武(今河南原阳东南)人。少时喜读书,有大志,曾为乡里分肉,甚均,父老赞之,他感慨地说:使平得宰天下,亦如此肉矣!秦二世元年(前209)陈胜、吴广起义后,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,陈平往事魏王咎。不久受谗亡归项羽,随从入关破秦。刘邦还定三秦时,又间行降汉。拜为都尉,使参乘、典护军。后历任亚将、护军中尉。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(见异姓诸侯王)诸役,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。刘邦困守荥阳时,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,离间项羽群臣,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。高帝六年(前201)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,逮捕韩信。次年,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(今山西大同北部)七天七夜,后采纳陈平计策,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,才得以解围。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。汉高祖死后,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,傅教惠帝。惠帝六年(前189),与王陵并为左、右丞相。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,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,陈平被削夺实权。吕后死,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,迎立代王为文帝(见汉文帝刘恒)。文帝初,陈平让位周勃,徙为左丞相,因明于职守,受到文帝赞赏。不久周勃罢相,陈平专为丞相。孝文二年死。历史评价,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——汉初名相陈平,秦汉初谋略家,始投魏王,继属楚五顶羽,后离楚归汉,佐汉王刘邦,一匡天下,终成汉室名相。汉初三杰,韩信受谤,被擒于云梦泽,死于钟室;萧何遭谗,曾械于牢狱;张良惧祸,托言闲游。陈平却久居相位,且得善终,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,远在三杰之上。一生屡献奇计,声东击西救刘邦,施反间计除敌手, 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,计封韩信灭项羽,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,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,机智释樊哙。简诉:陈平少时家贫,好黄老之术。陈胜起义,他投魏王咎,为太仆。后从项羽入关,任都尉。旋归刘邦,任护军都尉,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,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,为刘邦所采纳。汉朝建立,封曲逆侯。惠帝、因吕时任丞相,以吕氏专权,不治事。吕后死,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,迎立代王刘恒,是为文帝,为丞相。
  陈寔(104-187),东汉颖川许县(今河南许昌东)人,字仲弓。初为县吏,曾入太学就读。后任太丘长。党锢之祸起,被连,余人多逃亡,他说:“吾不就狱,众无所恃。”自请囚禁。党禁解,大将军何进、司徒袁隗招辟,皆辞不就。
  陈琳(?-217),汉末文学家。字孔璋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初从袁绍,后归曹操,为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。陈琳诗、文、赋兼善。诗歌今存4首,代表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。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,代表作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,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。辞赋有《武军赋》、《神武赋》等。原有集10卷,已佚。明代张溥辑有《陈记室集》。
  陈群(?-236),三国时魏国大臣。字长文。颍川许昌(今河南许昌东)人。初任刘备别驾,后投奔曹操,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。魏建国后,迁御史中丞。延康元年(220),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,徙为尚书。后为镇军大将军,与曹休、曹真、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。不久又授以司空,录尚书事。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,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,上报政府,按等选用,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。
  陈寿(233-297),西晋史学家。又作长寿,字承祚。蜀国巴西安汉(今四川南充北)人。少时好学。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。入晋后,司空张华爱其才,荐为孝廉,任佐著作郎,出补阳平令,后历任著作郎、治书侍御史。晋灭吴后,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,著成《三国志》,分成三书,即魏书30卷、蜀书15卷、吴书20卷,条分缕析,平行叙述,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。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,把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并列,称为四史。他还著有《古国志》、《益部耆旧传》,编有《蜀相诸葛亮集》等。
  陈霸先(503-559),南朝陈创建者。陈高祖。公元557-559年在位。字兴国,小字法生。吴兴长城(今浙江长兴东)人。出身小吏,喜读兵书,长于军事。太清三年(548)在始兴(今广东韶关)起兵,受湘东王萧绎节制,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,进位司空,领扬州刺史,镇京口。承圣三年,西魏陷江陵,杀梁元帝,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。四年,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。他起兵袭杀王僧辩,拥萧方智为帝,并击败北齐军,进爵为王,十月代梁即皇帝位,国号陈,改元永定。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《陈书》,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。陈霸先之所以伟大,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,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。
  陈子昂(约659-700),唐代文学家。字伯玉。梓州射洪(今属四川)人 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少任侠。24岁举进士,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,授麟台正字。后迁右拾遗。曾因“逆党”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。在26岁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,对边防颇有些远见。38岁辞官还乡,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。于诗标举汉魏风骨,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,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。有《陈伯玉集》。
  陈抟(?-989),北宋初道士。字图南,号扶摇子,赐号希夷先生。亳州真源(今安徽亳州)人。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,兼通医理、佛学,明天文地理。后唐长兴年间,举进士不第,遂不求仕禄,以山水为乐,隐居武当山九室岩,专习胎息服气,辟谷导引内养静功。所传“五龙盘体睡修功”,尤为著称,后有《睡功图》传于世。著述有《无极图》、《先天图》、《九室指玄篇》、《易龙图》、《三峰寓言》、《高阳集》、《钓潭集》、《赤松子八诫录》、《阴真君还丹歌注》、《人伦风鉴》等。
  陈友谅(1320-1363),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。湖北沔阳人。出身渔家,曾为县吏。参加徐寿辉红巾军,以功升元帅。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,自称汉王。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,自立为帝。国号大汉,改元大义。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。
  陈玉成(1837-1862),太平天国青年将领,后期军事统帅。广西藤县人。少孤,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。清咸丰三年(1853)随军西征。次年攻武昌,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,转战湖北、安徽等地。六年春,镇江被困,随燕王秦日纲往援,大败清军,与各友军共破江北、江南大营。石达开出走后,受封为成天豫、又正掌率、前军主将。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,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。九年晋封英王。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,东征苏(州)、常(州)。次年回师径援安庆,多次苦战失利。同治元年庐州失守,退往寿州,为叛徒苗沛霖诱捕,在河南延津就义。
  陈毅(1901-1972)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。
  陈赓(1903-1961),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。原名陈庶康。湖南湘乡人。1916年入湘军当兵。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,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,1927年初回国。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,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。从1928年起,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。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,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、师长。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。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1师师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、太岳军区司令员、太岳纵队司令员。解放战争中,先后任太岳纵队司令员、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、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。1950年2月进驻昆明,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,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,云南军区司令员。1950年7月赴越参加抗法战争。1951年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、政治委员。1952年6月回国后,历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、解放军副总参谋长、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国防部副部长。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,一级独立自由勋章,一级解放勋章。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,第八届中央委员。
  其他陈姓名人有三国名士陈登;南朝皇帝陈叔宝,梁将领陈庆之;唐代译经家陈禕(即玄奘),北宋诗人陈师道;南宋思想家陈亮,诗人陈与义;明散曲家陈铎,戏曲作家陈与郊,音韵学家陈第,史学家陈邦瞻,外科学家陈实功,画家陈洪绶;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,散文家陈贞慧;清经学家陈奂、陈立,文学家陈沆、陈澧,诗人陈文述,金石学家陈介祺,篆刻家陈豫钟,医学家陈修园,水利学家陈潢,抗英将领陈化成,维新派陈宝箴等。近当代名人有民主革命者陈天华、陈少白,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其美,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,开山书记陈独秀,革命家陈潭秋,国家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,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,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一代伟人,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,著名学者陈望道,国学大师陈寅恪,史学家陈垣,生物学家陈桢,林学家陈嵘,医学史家陈邦贤,寄生虫学家陈心陶,数学家陈建功、陈景润,造纸专家陈彭年,诗人陈去病,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,文艺评论家陈荒煤,京剧作家陈墨香,剧作家陈白尘,画家陈半丁,舞蹈演员陈爱莲,电影演员陈波儿,解放军高级将领陈士榘、陈再道、陈锡联,以及国民党CC系首领陈果夫、陈立夫,高级将领陈诚,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,中国共产党初期领导人之一陈绍禹(王明),广东军阀陈炯明,汉奸陈公博等等。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姓表现不俗,不得不说一说,陈其美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,这才造就了陈果 夫,陈立夫两兄弟的政治生涯;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最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,毛泽东是这样说的:“关于陈独秀这 个人,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,他是有过功劳的。他是五四运动 时期的总司令,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。他与周围的一群人,如李大钊同志等,是起了大作用的。 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,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 号,这是一大发明,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。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。五四运动,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。那个时候有《新青年》杂志,是陈独秀主编的。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,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。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,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,这才成立了党。” “他创造了党,有功劳。”然而,虽然毛泽东的这篇讲话对陈独秀建党的功劳是高度肯定的,但对陈独秀的总体评价,依然是负面的。陈云在邓小平时代地位仅次于小平的人物,很有研究价值。中共十大元老,陈独秀,陈云。

陈姓女宝宝好名  男  女
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百家姓好名 > 
陈姓女宝宝好名